两会时间 | 科技日报: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打造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示范样本
2025-03-0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正是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转型,打造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示范样本。
南明河,贵阳市的“母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流域覆盖面积大,涉及领域广,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支撑和保障作用。因城市扩张与工业污染,“母亲河”曾沦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在贵阳市民的记忆中,南明河曾是“推开窗就闻恶臭,路过时掩鼻疾走”的生态痛点。
随着国家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南明河的治理成效也成为检验减污降碳攻坚战成果的“碧水”样本。
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难以应对山地城市地形高差,截污管网在贵阳喀斯特地貌中犹如“漏水竹篮”,既无法有效收集污水,又造成二次污染,南明河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2013年起,中国水环境集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在南明河流域展开了一场系统性、前瞻性的综合治理,还人民群众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通过“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创新治理理念,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污水厂被拆分为地下处理层、操作层与地面景观层,彻底解决臭气、噪声等邻避问题,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沿南明河流域新建及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24座,总处理规模达百万吨级,出水主要指标达地表水Ⅳ类标准,部分时段达Ⅲ类,直接回补河道生态基流,年补水量超4.5亿立方米。
如今,南明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全年80%时间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沉水植物覆盖率从15%上升至85%,水生植物种类突破23种;底栖动物种类达到33种,浮游动物16种,优势鱼类种类数多达29种,贵州特有物种多斑金线鲃重现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接近“非常健康”状态,河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南明河成为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治理保护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责任编辑:孙莹
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3/07/content_30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