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新华社: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助力“双碳”目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3-05202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及经验做法,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国水环境集团碧水再生水厂凭借其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显著成效,成功入选“技术管理协同创新类标杆厂”。
破解“邻避难题”,打造“第二水源”
碧水再生水厂是国内首例采用“原地不停产改扩建”模式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其核心技术——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由中国水环境集团自主研发,实现了对国外技术的全面替代。
通过将18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全地下化布局,项目彻底解决了传统污水厂臭气、噪声等“邻避”问题,节约土地资源2/3,释放地上空间7万余平方米,打造出集人工湿地、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地下水厂+地上公园”生态综合体。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再生水厂,碧水项目服务人口近70万,覆盖通州建成区84%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每年生产的6500万吨高品质再生水,100%回用于环球影城、行政办公区、玉带河生态补水等领域,相当于为北京市节约了一个中型水库的水量。
对标国家战略,打造绿色发展标杆
在节能降碳方面,碧水再生水厂项目集成应用智能曝气控制、水源热泵等多项技术,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万吨。中国水环境集团贵阳南明河项目应用该系统技术入选《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集》。
“污水是城市‘第二水源’,更是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表示,碧水项目通过技术与管理双创新,实现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绿色能源的100%利用,为破解超大城市水安全与生态空间矛盾提供了系统方案。
做足“水文章”,赋能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核心,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布局正在形成,绿色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碧水项目为样板,加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北运河滨水岸线提升、水景演艺等工程陆续启动,推动水岸经济与生态价值协同释放。
新闻来源:新华社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34462?d=134fec1&time=174116513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