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丨《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云南洱海水生态向好

2023-08-16

导 语: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报道了大理洱海的生态保护成果,以大理洱海为全国湖水治理的标杆典范,肯定洱海水生态向好、水质改善,得益于环湖截污等工程措施。该工程依托集团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环洱海建设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阻隔污水进入水厂,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就近处理,再生水100%回用,清澈流水重新穿村而过,人民安居乐业,是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看 湖

云南洱海,水生态向好,景美客自来

云南。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湖面,海菜花花开正盛,犹如繁星点点。湖面的花、水里的草、草间嬉戏的鱼虾,吸引了不少水鸟,也吸引着游客连连拍照。

图片

成片的海菜花在洱海水面盛放杨继培摄

如今,洱海的湖体透明度超过两米,连续多年水质考核评价为“优”,为海菜花等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条件。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竹叶眼子菜……今年洱海“水下森林”面积比去年又增加了近两平方公里。

漫步洱海畔,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管理局局长赵国龙诉说着“甜蜜的烦恼”:“洱海水生态稳步向好,鱼类数量越来越多,如何科学开展鱼类种群调控、修复健康的‘草藻鱼泥’生态系统成为新课题。”

湖里水质改善,源自岸上入湖负荷下降。得益于环湖截污等工程措施,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得到系统处理。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洱海边上的古生村告别大水大肥,村民何利成管理的500亩稻田,尾水先被暂存进自建的库塘,零散的沟渠尾水则会进入村里的库塘,经过茭草、菖蒲的吸收,氮磷浓度降到限定值后才再次穿村而过;在洱海畔又拐了个大弯,经过湿地沉降、鹅卵石过滤后,才一股清水入洱海。如今,4.8万亩人工湿地这样守护着洱海。

景美客自来。从大理火车站前往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车辆一路走走停停;榕树下、戏台边,古生村中心,暑期游人如织,客栈民宿一房难求……前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实行沿湖村落生态搬迁,沿湖群众告别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参与旅游、服务游客。越来越美的洱海,让大家走上了生态旅游致富的新路子。图片

古生村 图源:视觉中国

“生态好,才有生态游。”亲历了转型的何利成感慨,“保护好洱海,日子会更好!”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8/15/nw.D110000renmrb_20230815_3-01.ht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30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