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 下沉厂模式综合价值提高 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经济效益明显
2022-07-19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特别是水利和水务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目前全国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达到2.88万个,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显现。7月15日,央视《中国经济半年报》聚焦水利水务行业现阶段发展情况,以水务行业领军企业中国水环境集为典型示范,报道了下沉式再生水厂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高资产综合利用价值、拉动经济效益的显著贡献。
2022年我国水利水务领域完成投资将超1.2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2项,为历年最高。其中第二季度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372亿元,是第一季度的三倍。在四川的一家工程设计院,工作人员正在为后续开工的水利和水务投资项目做前期的规划。该设计院的项目主要来自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下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北京智宇天成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智慧设计总监孟恺:
“从接纳的新项目的程度来看,工作量大概预期到明年的年底应该是没问题的。”
北京智宇天成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军:
“今年同期我们在开展的项目是43项,而去年只有28项,增幅大概53%。”
根据业内机构统计,从2022年全年来看,水利投资有望超8,000亿元,加上城市和县给排水等水务项目的投资约4,000亿元,水利水务领域将完成投资超1.2万亿元。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
“一个是调水工程,还有饮用水安全,第二就是城市污水作为城市资源来进行提质增效和资源化利用。从今年来看,下半年全行业至少能和去年相比能增加20~30%的增速,而且能够带动上下游2~3倍的投资规模。”
水利水务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多个行业受益
国内水利水务项目集中开工,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如何?在一些下游细分领域,例如水环境除臭设备行业订单增加更为明显。
西原环保(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英夫:
“大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我们都正在拿到。和去年同期相比,量大概是两倍到三倍。”
根据水利部的数据显示,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
污水处理下沉综合价值提高 投资回报周期缩短
水利水务项目虽然投资额比较大,但是回报周期比较长,那么如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有哪些新的模式?在四川成都,一家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改造,将原本影响周围环境的地上处理厂移到地下。预计在明年年底,新建成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就可以投入营运,地上的土地按照国家的规定出让后将进行开发。
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进:
“现在就计划把这座水厂由地上完全下沉到地下,移到地下去以后只占了很小的一块,剩下的土地我们就可以把它释放出来,做成一个开发性的项目。”
四川成都未来水生态科技城项目公司总经理 朱峰:
“获得超过10个亿的土地出让收入。第二个产业园区,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的引入,可以孵化150~200个生态科技型企业。”
在贵州贵阳的七彩湖再生水厂,项目已经完成了下沉改造,地上被改造成了生态公园。污水经过处理后将用于公园的生态补给,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还可以利用水源热泵的能量为周边小区和办公设施供暖。
中国水环境集团贵州云信公司总经理 袁菊:
“周边的环境效益提升,周边的土地效益也提升,我们周边的土地升值大概达到了20~30%。”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曲久辉:
“现在实际上我们应该加上一个资源的回收的成本和能量节省的成本。核算所获得的数据对我们的投资者进行引导的时候,大家投资一定会有积极性的。”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鼓励推广污水处理厂下沉,提高资产的综合利用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中国水环境集团侯锋博士:
“传统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是25年到30年,污水厂下沉后资源利用的模式会使投资回报的时间大大缩短10~15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