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聚焦水环境治理

2022-07-13

7月7日-9日,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下称:水大会)在贵阳开幕,这是水环境领域影响力最高的专业会议之一。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作为主办地的贵阳汇聚了行业“政产学研”精英力量,共同关注贵州及中国水环境治理实践,探讨面向未来的水生态科技发展前景。

“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在水大会致辞中说,当前贵阳正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阳这些年,以及未来的发展中着重做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质’四篇文章。”

贵阳的水清岸绿绕不开南明河。全长185公里的南明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当地人的母亲河。但近20年来,这条直接饮用水源逐渐沦为劣Ⅴ类黑臭河,背后难解的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困境。由于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尤在喀斯特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治理如南明河这样距离之长、人口之密、污染之巨的案例未有成功先例。

“河湖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说,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和最鲜明的特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要从流域的角度,深入研究生态系统需水特性、科学制定河湖生态修复标准,同时高度重视河湖生态修复潜在影响。

流域性、系统性、分布式,正是治理南明河的关键思路。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在主旨发言中说,南明河治理是自己及专家团队多年技术研究成果的成功实践。中国水环境集团在南明河流域沿岸星罗棋布新建和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21座。历时8年治理,仅投资76亿元,南明河不仅回到了鱼翔浅底、白鹭翻飞初面貌,也成为国际首个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应用以及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的工程实践。

“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贵阳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贵阳以‘水清、岸绿、景美’的南明河水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我国大中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了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在视频致辞中说。

发源于、原创于南明河治理中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一改全世界城镇污水百年来被当作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排放的模式,将其作为城镇稳定的第二水源,进行科学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五部委推荐的国家绿色新基建升级技术,技术体系被评为世界领先。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大理等已经先行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项目,覆盖了水环境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全部应用场景,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在致辞中说,目前世界上约80%的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如何破解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难、运行成本高的难题,需要思路、技术、运行方式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联合国环境署高度支持分享中国经验,为保护全球环境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cd241677ab0b47b5a9634e29e814dc9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30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