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边的科普基地,探秘污水变净水神奇之旅
2024-10-22在美丽的洱海生态廊道6公里段,有座下沉式再水厂与洱海仅一墙之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被称为“洱海边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水环境集团古城再生水厂,探秘污水变净水的神奇之旅。
大理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厂作为洱海保护治理实践创新的展示窗口,是集洱海保护和污染治理展示、科研、水环境综合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分为洱海保护治理实践创新展示厅、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数字洱海平台三个展区。
洱海保护治理实践创新展示厅:
洱海治理成果的集中展示
进入展示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这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的殷殷嘱托,“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洱海,由此开启了一场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
在展厅中参观者可以通过全面、系统、专业、详细的展览,深入学习和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历程、集团大理洱海项目创新模式在洱海保护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
藏于地下的绿色环保新科技
在洱海保护治理中,下沉式再生水厂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创新之举。通过应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水厂将污水处理设施建在地下,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进入水厂的生产区域,参观者所在的位置是中间的操作层,主要布置的是核心设备,同时也是人员日常操作巡检、维修维护的区域。顶层是预留后期开发利用的区域,大理洱海项目节约土地达 160 亩,地上空间再次利用,可结合当地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二次开发,生态保护和绿色旅游发展相得益彰。
在厂区,通过先进的除臭和空气净化系统,参观者几乎闻不到污水的异味,只有科技带来的清新气息。收集的污水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三个工艺段处理后变成了无色无味的再生“洁净水”,这些再生水将通过管道输送,用于面山绿化、农业灌溉以及城市卫生用水、卫生绿化,实现了水资源的多元化循环利用。
数字洱海平台:
智慧治水的现代样板
大理洱海项目在用创新模式参与洱海保护治理过程中也在借助生态科技助力洱海保护。中控室的数字洱海平台是洱海治理的“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做到实时监测大理洱海项目6座水厂的运营和进出水、管网的运行等情况。利用大数据实现了对洱海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分析洱海水质变化趋势,为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了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另外,公众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洱海的最新情况,参与到保护洱海的行动中来。
数字洱海科技平台
“十三五”国家水专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上海交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云南省6座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之一、大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从2019年运营至今,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厂已接待参观及调研者近万人,长期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党建共建知识科普活动,并同多所大、中、小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公众了解洱海水环境保护治理的有效窗口。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洱海保护治理问题。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污染,还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洱海保护理念,共建共护绿色新大理。
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厂不仅仅是一个处理污水的工厂,它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普基地。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洱海的生态之美,见证了水的净化之旅,还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洱海的故事,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歌,更是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华章。下次当你在洱海边欣赏美景时,不妨想象一下,在你的脚下,正有一个“秘密基地”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清澈的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