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2026年)
2023-07-26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发改社会〔019〕1143号),我司被批准为贵州省第四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企业。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贵州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长效机制的精神,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的号召,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扎实有序的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企业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现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3年至2026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双方共同联动,产学研立体推进”的校企合作方针,与省内贵州大学、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协议院校合作,以“人才强企、创新驱动、科技跨越”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健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企业和院校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推进贵州筑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我省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发展基础
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阳科技产业园,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30日,是中国水环境集团在贵州成立的子公司,公司以PPP、BOT、TOT、O&M等模式专注于污水处理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已先后被评为“贵阳市污水处理资源化专家工作站”“贵阳国家高新区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公司坚持与合作高校及职业院校建立了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先后挂牌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及“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沉淀,与学校从教学、学工管理、专业建设、技能竞赛、岗前实训、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均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规划目标
(一)扩大“校企合作”成果,逐步向“产、学、研”科研项目延伸合作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环境治理和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共同组建专业实验室,逐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城镇污水检测、流域水环境治理等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合作。
(二)建立校企师资深度融合,助推“双师”发展
建立校企双方高层次人才互聘机制,共建教科研团队,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及科研项目申报,促进成果转换和产业发展。
(三)深化产教融合,德技双休,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立职工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发展“德技双能”高素质员工,助推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四、合作内容及模式
(一)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实习实践教育
以签订校企实习实训协议、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载体,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组织实施提供支撑,加强公司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与建设、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健全实习实训制度,接收学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通过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三年累计达到开展实习实训6个月以上,接纳实训人员200人以上。
(二)校企资源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1、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共同围绕公司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利用双方资源,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技术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合作开发产品、优化工艺;同时,公司长期为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定期与学校开展产教交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打造产教融型示范企业,提高双方在各自行业的影响力。
2、根据公司人才发展需求,定向培养学生;聘用中国水环境集团的专家作为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另外,面向“双碳”目标下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联合申报科技项目。
(三)共育校企“订单班”,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根据公司产业发展需求方向,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设置专业,研究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适时组建“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同时依托高职院校环保类、机电类、化工类等专业通过订单班等形式共建定向培养班,每年招收人才培养累计30人以上。深化与贵州工职院、贵州大学等合作院校,建立职工在职学历提升通道,组织公司职工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共建教科研团队,积极促进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高层次人才互聘(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进学校,学校副教授、教授进企业)共建教科研团队,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落实“爱心助学”,推动“助学兴教”工程
积极落实在合作院校环境工程类相关专业设置“中国水环境集团奖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习成绩优异的且有意愿从事环保行业工作的学生;资助家庭困难且刻苦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三年内计划向合作院校捐赠奖助学金50万元,累计受益人数200人,以帮助此类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建设指标
(一)基地建设:扩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模,发展示范性产教融合基地3个,示范职工培训基地3个;
(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员工和社会提供岗位技能、专业技术、职业素养等培训300人次;
(三)技能竞赛:每年与高校联合承办职工技能竞赛项目至少1次;
(四)技术支持:围绕污水处理技术培训、工艺调试、下沉式再生水设备设施技术交流每年不低于1次。
(五)成果转化:围绕产教融合项目开发和推广,企校联合申请专利,提炼产教融合典型案例3个。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企业产教融合“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部署“规划”的实施和调整,保障“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实施“规划”的各层级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目标和责任人;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分解任务并纳入考核。
(二)强化资金保障
通过多渠道筹措经费,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经费需求,经费使用落到实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通过建设资金筹措,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产教融合基地及平台;以出色的产教融合成果来争取财政部分资金奖励或补贴,用于重点建设产教融合核心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为助推合作院校学科发展,通过“中国水环境集团奖助学金”设置,鼓励品学兼优及家庭贫困学子圆梦。“规划”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实行项目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组织协调保障
建立产教融合协调落实机制。由公司人力企管部具体负责,协调公司相关部门及合作院校统筹推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定期讨论产教融合发展问题,统筹解决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集团领导和上级部门反映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和公司各有关部门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四)激励考核保障
根据三年规划中的任务、目标和标志性成果,构建产教融合的政策以及“项目制”财政两种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变革发展战略。通过激励政策、项目制来吸引培养企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