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清华大学与集团联合编写首部全球地下再生水厂案例集出版

2022-04-18

从地上到地下,是污水处理建设模式、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


近日,《地下再生水厂览胜》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由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策划,中央民族大学金正宇副教授主编,中国水环境集团等共同参与编写。伴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通过改变原有污水厂的功能形态,可以统筹兼顾社区、环境和土地等要素,但也因建设难度、成本、安全等问题而受到质疑。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中国已经成为近年来拥有地下污水厂实践案例最多的国家。中国水环境集团作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新者、领跑者,一改全世界城镇污水百年来当作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排放的模式,将其作为城镇稳定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造了一批地下再生水厂技术、模式的创新实践典范。该书详细介绍了集团大理洱海、贵阳南明河流域治理模式,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海、成都等地打造生态综合体的具体实践,并对集团牵头编制的《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指南》进行了深度解读。向下生长,究竟是中国污水处理建设模式的另辟蹊径,还是纯属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前期的实践经验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地下再生水厂览胜》应运而生。

该书封面为中国水环境集团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夜景


FOREWORD

清华大学教授 王凯军

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达到60%的城镇化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水厂已被城市建设所包围。这些传统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拥有气势庞大的曝气池、沉淀池以及宽阔的厂区,占用大量城市用地,限制周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工业气息浓厚,运转能耗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多是集中式的,传统水厂仍致力通过大规模、大建设、污水长距离加压输送、高能耗推动工序运转等极致建造技巧来解决水处理问题。住建部前副部长仇保兴曾将这类污水处理厂称为“福特式污水厂”。工业文明迅速将人类推进现代化进程,却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领域,造成了邻避事件、地块开发利用受限、能耗过高、二次污染频发等现象,使本应服务社会的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了城市的“负资产”。因此,我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污水处理应该赋有更多“生态文明”的功能。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以其节省占地、环境友好等特点应运而生。“十二五”时期,我国陆续建立了一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因而关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发展的争论不断,引发了媒体及国际专家的广泛关注。争论之际,2015 年,我和左剑恶教授为第一批工程博士发起了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国际高端论坛,就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应当站在时代的角度,宏观审视地下污水厂的现象,发挥和利用其优势,顺势而为。污水处理厂要将被动建设转化为主动追求,“负资产”应从生态友好、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等方面变为生态的“正资产”。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新增六七十座,增加约 1000 万立方米/日的处理能力。这是社会需求明确环境基础设施功能使命的典型例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2018 年 9 月,我应邀在荷兰欧洲水技术周作主旨报告,介绍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实践经验。许多与会的国外专家学者表示,欧洲理念提的多但实践少,很惊喜看到中国已经真正实践市政公共设施的应有模式。这再一次证明,我们选择了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技术路线,我们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过去我们基本解决了要不要建的问题,下一阶段则要解决如何建、如何迅速推广的问题。

我本人在担任“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板块标志性成果专家、水专项总体组专家期间,将中国水环境集团的通州碧水再生水厂项目作为城市水生态综合体的成果转化基地,不仅做到景观和周边环境的改善,还能提供更多的社会化功能和服务,使其成为“生态综合体”从规划到落地的良好示范。

恩格斯曾说:“猿从树上到地下,完成了猿变成人的关键性一步。”以此来看,污水处理厂从地上到地下也是污水处理建设模式、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总体来看,把污水处理厂放到地下只是第一步,未来解决第二步、第三步乃至第 N 步的问题,还需要国家、 社会和公司长期的坚持投入。我想,“生态文明”理念不是一个政治口号,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污水处理厂是无边界的,它迎合时代需求,发挥社会服务、生产服务、自然服务的功能,是水环境治理行业为生态文明价值实现提供的创新与贡献。相关技术、工程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行业更多的智慧去整合、创新,走向未来。


FOREWORD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 侯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以水为介,万物互联,水乃万物起源,也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回望过去,我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坐着绿皮火车驶向深山绵阳九院的年轻人。在邓稼先等老一辈精神的感召下,我成为了许多投身国防科工事业青年的一员。没想到,20多年后,我有幸成为清华大学的首届环境工程博士。

2012年清华大学首届工程博士招生,旨在培育工程技术方面的领军人才。当时感觉地上污水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在钱易院士和导师王凯军教授等老师们的关心与指导下,我确定了下沉厂这一研究方向。在清华大学读书过程中,我不仅在学业上学到了很多,也深深感受到了清华“厚德载物”的精神。

2015年7月,清华大学要求每位工程博士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面向社会分享,我以“聚焦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主题走上了清华首届工程博士高峰论坛。这是国内专家学者首次公开集中探讨下沉厂,当时各界对此认识并不一致,反对的声音较多。2017年,在生态环境部国家十三五重大水专项中,设置了“地下污水厂建设模式创新与生态综合体示范”课题。我作为课题负责人,在清华团队、彭永臻院士团队、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国家重大课题,而且将技术成果在全国成功应用,形成了一批国家重大示范。本书展示了行业内成功实践的多个案例:贵州贵阳南明河、北京稻香湖、浙江嘉兴城东、广东深圳福田等。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一路走来,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不断推动技术迭代革新的院士、专家、同行等。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绿色新基建和城镇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汇集了行业专家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典型企业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国内外一百余项典型工程案例。各位读者将有机会了解到世界各地独特的地下再生水厂,大家快来感受一下吧!



01目录

内容抢先读

02关于作者

大咖云集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7 14: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