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开幕 集团董事长侯锋作主题发言
2020-12-0312月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开幕式举办。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作为清华大学首届工程博士受邀开幕式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欧敏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校长Arthur P.J. MOL,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威立雅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黄晓军参加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欧敏行在致辞中共同表示,通过工程教育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创新,期待以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为契机,增进国际共识,推动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交流合作,为全球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致开幕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欧敏行致开幕辞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校长Arthur P.J. MOL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工程科学技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全球在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的突破和进展,中国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希望与全球工程教育界共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构筑人类更美好的家园。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发言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发言表示,尽管新冠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节奏,但巴黎协定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势不可扭转,只有选择绿色复苏才能化危为机。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发言
威立雅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发言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2012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首届工程博士,他在《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推动城市水环境高质量发展》发言中回顾,以下沉式再生水系统为核心的创新模式的提出,得益于他在清华大学求学和研究经历。
“为解决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困境,2013年我们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开展合作,率先开展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方面的研究。2014年,在钱易院士、彭永臻院士、王凯军教授的指导下,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下沉式再生水系统。”侯锋博士介绍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理念的发展历程。
近十年来,中国水环境集团致力于下沉式再生水厂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以下沉式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系统为载体,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打造成城市的“资源能源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
解决土地资源、水资源稀缺,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是中国环保工程技术的永恒课题。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完美地解决了传统环保设施与居民“争地”和“邻避”问题,实现水、土地资源及绿色能源高效利用。与此同时,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在降低环境风险、守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下沉式再生水厂通过阻隔病原体传播,不仅保护周边环境,也保护员工安全,真正做到了隔离病毒、守护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后疫情时代,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生态安全”的优势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发言
侯锋博士强调,在清华攻读工程博士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水环境集团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集团积极致力于成果转化和工程实践,拥有下沉式再生水系统规模居亚洲第一,国家示范项目居行业第一,已成为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的领跑者和创新者。目前,北京、上海、贵阳、广安、大理等诸多项目都在采用集团下沉厂模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程技术的创新正在造福百姓。
“工程技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侯锋博士说,“世界上还有80%以上的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约36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我们希望分享应对水生态保护问题的中国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与全球科学家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评价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是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工程创新技术,体现了工程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推动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尤政院士说。